首页> 攻略游记> 增聚回饼 | 千年始得王台镇...
增聚回饼 | 千年始得王台镇,百年闻得回饼香
王台镇是千年古镇,
西汉置县,唐贞观年间立镇,
迄今有1300年历史的文化底蕴。
俗话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且不说王台已是
“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
“全国惟一的纺织机械产业名镇”,
单说这里的地方名吃就有
增聚回饼、坛子鸡、碳烤鸭等,
样样风味独特、香气彻骨,
吃后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其中增聚回饼就有说不完的趣话。
今天,
心心就带你一览增聚回饼的风采,

品尝回饼的美味。


image.png


image.png

听老辈人说,
王台是有来历的,
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
在这里筑起了一座“嘹望台”,
守卫们在此地驻扎多年,
就地立村,
因临近“嘹望台”,取名“望台”,
后来演变为“王台”。

image.png

因为这里属于水路和陆路交通要道,
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
带动了王台的商贸繁荣,
逐渐形成了镇驻地。

image.png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
这里成为胶州古城的重要集镇,
王台有了远近闻名的“广顺”号当铺,
出现了商业极其繁荣的“当铺街”,
店铺林立,客商集聚。
老王家祖先曾在京城制作过点心,
回到王台建起了糕点作坊,
开始专门生产“增聚回饼”,
当时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点。

image.png

来往的客商总要带一些孝敬老人,
“增聚回饼”的美名就传到了
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
年年有人慕名而来,
“增聚回饼”名声大噪,
因此成了老字号,
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image.png
image.png

《胶南县志》上有记载:
“增聚回饼,又称增聚烩饼。
磨制精面、纯花生油、蔗糖,
搅拌成型蒸熟后,
再置入专制箱(上下双层)烤制而成。
具有甘、香、酥的口感,
面食软脆,
将其泡在水中,能自动形成粘合状,
口感极佳,老少皆宜。”

image.png
2009年,
增聚回饼荣获胶南市首届美食节
“十佳中华风味小吃”称号,
被列入胶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半岛都市报》等媒体曾做过详细报道。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王台北村的农家小院,
大门口悬挂着增聚回饼的招牌,
为“胶南市十佳风味食品”,
招牌已经褪色,
彰显这“老字号”的历史与沧桑。

image.png

庄淑华是这个小院的主人,
她说:制作回饼的火候很重要,
烧火不能心急,
火急了回饼就会有糊边,前功尽弃,
不仅卖不出去,
更是坏了老字号的名声。
也正是凭借这门手艺,
庄大姐被评选成为
青岛西海岸新区“民间传统技艺人才”。

image.png

“我家老字号靠的是
面粉精、蔗糖纯,按标准配料,
制作工艺严格,从不偷工减料。
说到底就是诚信维护了老字号,
这么多年没倒牌子。
直到如今各地客户常常慕名而来。
前几年还有华侨专程来品尝
说还是原来的味儿。” 
庄大姐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image.png

image.png

箱子里装了好多回饼,
有的已经包装好,
贴上了红红的商标,
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老字号。
拿起一个回饼仔细端详,
见这回饼跟桃酥形状没什么分别,
圆圆的,金黄金黄的,
指头不太敢用力,
就怕稍有不慎会捏碎。
image.png
咬一口,既酥又软,十分细腻,
甘甜生津,满口生香,
真不愧为风味名吃!
年前年后是庄大姐最忙的时候,
结婚的、生小孩送汤米的、
过生日的和看望老人的,
都要来买上几斤回饼。

image.png

她打算让儿女回家帮着打理,
顺便将制作技术传授一下,
让他们成为“增聚回饼”的第六代传人。

image.png

有言道:
“吃回饼年味儿浓,送回饼情更盛。”
品尝回饼的意义,
也许已不是果腹充饥,
而是在追寻旧时的美好,
寻找那失去的时光。
愿这增聚回饼代代相传,
发扬光大,
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别有风味的地方名吃。
如果你也期待这一份百年美味,
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来源:西旅心度假

西旅心度假,旅行好管家

已上传0张,还可以上传9张
用户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
相关推荐